不知不覺我已經到了需要閱讀「照顧三歲至五歲幼兒的方法」了……
會這樣說是因為,不只我自己,
連其他親戚都會說:「你兒子好會講話喔!」
聽到這個我的外部反應是
「真的嗎?謝謝,可能是在家裡有盡量跟他對話的關係。」
內心反應是
「哦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當然啦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你不知道我花了多少時間陪他哦哦哦哦哦哦哦哦有時候講話講到轉不過來跟成人講話也會講疊字的職業病」
囝仔崽可以講出很多句型了。
我想是因為他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很努力練習聽大人講話、同時大人也很努力講話讓他聽懂的關係,用字遣詞都非常中性,盡量不用到負面詞彙像是「哇今天怎麼煮這種魚很難吃欸」、「併排違停最沒水準了」、「痾….不用給我沒關係媽媽是很討厭吃豆豆的」
( 從上面的對話就知道 講出負面詞彙最溜的人就是媽媽本人)
( 所以媽媽本人現在要花最大的力氣來調整改善自己的說話方式 )
( 這樣想一想,育兒最累的其實是外婆、是我媽耶!簡直就像要照顧兩個嬰兒一樣 )
吃飯前的『盧』,小小幼童肚子餓
其實午飯前囝仔崽就已經愛睏了,問他要不要先上去睡午覺,他一直不正面回答
甚至我繼續追問時,他在一邊聽我說話、手也同時把桌上的東西一個一個掃到地上。
真的幸好我有在練習同理他的心情、觀察他的作息,
不然沒有生小孩的話,在外面遇到這樣的同事,應該只想往他屁股踹一腳吧。
我把他抱起來、他拒絕我抱他於是把手拉高身體放軟。
(怎麼所有幼童都會這招啊?全身放軟之術-脫離掌控術)
我邊強制抱進懷裡、邊說:「你說你生氣、好生氣!」
「生氣!好生氣!」依舊在我懷裡踢蹬踢蹬的。
我維持和緩的語氣,有辦法這麼做的原因是,我預想到他可能會這麼歡的情況了。
「你說我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想睡覺又好累!好生氣」
「生氣!肚子餓!好累!」
哦!真的肚子餓了,其實照平常的作息應該再半小時才會喊餓……可能是剛剛花了一小時在找走失的狗狗,狗狗走丟了他很緊張,所以體力耗掉了….被阿嬤抱著循線前面馬路去找、又指示後面巷子也要走進去找。「去後面、去後面找!」
我想到家裡剛好有他目前會有興趣的水果。
食物在他眼裡是這樣的:有幾種久久沒有上桌、只要上桌就會非常喜歡。但持續上桌兩三天就會開始意興闌珊。沒有不吃的食物,只有不吃的原因,目前的原因是-太多種子(所以不吃草莓),但是火龍果是他現在的最愛(媽媽也不懂)。
「原來是肚子餓了!要吃火龍果嗎?你最愛吃火龍果了!」
「……火龍果在哪裡?」會說出在哪裡,就代表他有在意這件事/這個人。早上起床就會問說:阿公在哪裡?阿嬤在哪裡?波卡在哪裡?
後來進門吃火龍果,上餐車、等切火龍果、吃魚吃粥,稀哩呼嚕,哼都沒哼一聲。
午休的紓壓:喝奶、大聲講出來、面對生氣的情緒
睡午覺的時候他趴在我的胸膛上,喝著內內。
我說:「崽崽,媽媽跟你說哦,你只要覺得生氣,就可以生氣喔,生氣是沒關係的!」
喝著他最倚賴的母奶,基本上身體已經慢慢在沒電了,話題不夠有趣的話小爺就要沉沉睡去了。
「你只要覺得:肚子好餓喔!或者不想洗澡!可是大人說不能吃!或者不能繼續玩,都可以生氣喔!只要說:我好生氣!好生氣喔!就可以了,我們就知道崽崽生氣了喔。」
他聽了我說的話,就放開內內了。
翻身躺在胸膛上,看著我、望著天花板,說:「生氣。好生氣。」
趁勝追擊,我鼓勵他:「對啊!生氣的感覺是重重的、很想大叫!你就大聲的說我好生氣!」
這次就大聲喊了:「我、好、生、氣!生氣!」
我說:「對!生氣可以說出來喔!你說我好累!好生氣!肚子餓好生氣!都可以喔,但是不能打人、不能丟東西。」
「好累!肚子餓!生氣!」說著抱起了旁邊的兔子玩偶,笑著說「可以打兔子。」
「不行喔,我們說過可以丟的東西只有衛生紙跟尿布;打人的話,那個人會痛痛、兔子也會痛痛喔,那個人很愛你,像媽媽啊、爸爸、阿公阿嬤,你打我們,我們會覺得很痛、很難過。」
「但是你可以這樣做喔,抱著兔兔大聲的說:我-好-生-氣-好-生-氣-」我這麼講的同時,一邊在深呼吸-吐氣-深呼吸-吐氣,說著我好生氣,囝仔崽也照著做。
最後兩個人不知道怎麼睡著的。今天又是一個開心的午休。